2017年正月初二中午,和家人乘车到石泉县喜河镇王家庄走亲戚,通过拜年、亲友聚会、与群众聊天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党的强农惠农好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镇村干部作风得到了极大转变,了解到了群众新时期的所思所盼,并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上交了一份“假日感悟”。
见闻一:中午我到喜河镇政府值班室看了看,副镇长刘燕出来打招呼。经了解,喜河镇政府今年春节每天安排8名干部值班,一名班子成员带班,各村每天下午要电话汇报本村情况,值班干部还随时抽查村干部在岗情况;喜河派出所今天正在上路检查酒驾,确保行车安全;喜河卫生院安排有医生24小时值班,1名医生正在给3个孩子打吊瓶;王家庄社区1名干部在活动室坐班,有群众来反映情况,都热情接待并做好记录;喜河供电所的职工分头到各村检查线路,做好假期用电保障。正因为有了镇村干部们的恪尽职守,随时处置突发事情,及时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才确保了广大群众能过上一个祥和安宁的春节。
见闻二:我在喜河镇政府门前广场闲逛,这里既干净整洁,又热闹非凡,有打乒乓球的,有打羽毛球的,有跳广场舞的,有下象棋的,有打川牌的,人人精神抖擞,喜笑颜开。遇见一名年纪相仿的熟人小方正在打羽毛球,经了解,小方这几年在西安物流公司上班,虽然辛苦,每月约有6000元收入,前年在王家庄集中安置点购买了一套住房。小方感叹说:“现在党的政策好,种粮有补贴,创业可享受贴息贷款,公益林有补助,移民搬迁有补助,就医有农合报销,贫困户享受的优惠政策就更多了。近几年我们盘龙村搬到王家庄的约有40多户,这里环境好,服务好,健身设施随处可见,就跟城里一样。忙碌之余,到广场来锻炼一下,人精神好了,身体也好了”。跟前几个群众也说到:现在走亲戚送烟酒的少了,送健康食品、学习用品的多了;购年货不求多而全,讲究少而精了;饮酒文明了,喝养身酒的多了,开车的不劝酒,喝酒的劝阻不开车;打牌赌博的少了,锻炼身体的多了,镇村都有健身场地、健身器材;文明祭祀,烧火纸的少了,送鲜花、水果的多了;文明安全环保过年,放鞭炮、礼炮的少了。现在农村风气越来越好了,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了。
见闻三:在妻子大舅家拜年,大舅儿子小温和我年纪相仿,原来家里很困难,初中毕业就在外闯荡,2000年左右在西安开始从事物流业务,因为人诚实讲信誉,服务态度好,逐渐在西安站稳了脚跟,2012年在西安购房带装修花了近百万。自己富了没忘记周边的亲友和村民,现在跟小温在西安搞物流、餐馆、建材的有30多人,都挣到钱了。这几年村上搞建设,如修路、引水需占用他家的林地、土地都不讲补偿,小温全力支持,遇有资金困难还能大帮小补。腊月二十七,小温一家带着粮油、各类副食糕点到喜河镇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奉献爱心。看着手机视频里满脸笑容的老人们,我也感动了。小温常说:“自己的老家建设好了,西安的朋友们来玩,自己脸上也有光”。
见闻四:下午在妻兄家吃饭,同席的有盘龙村原支书老方,是妻兄的妻兄,2000年我在包联盘龙村的时候老方当村支书,又当村医。闲聊中,老方说:“农村这几年水、电、路、通讯等方面硬件得到了彻底改善,强农惠农政策也多,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农村这几年越来越冷清了。盘龙村户籍人口约有1000人,平时在家的不足300人,且都是三留守人员,有能力的都进城入镇了。现在田地大部分都荒芜了,能有人力搞得起农业产业的更少了,有老人过世连帮忙的都不好找了,更别提文化娱乐了。我还是村支委,但村上开会宣传政策的时候少了,即使开会,来的群众也不多,来的都是一些老人,在家不管事,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一些农业技术推广、好的农业产业项目都无法落实。前年县镇在盘龙村引进了西安大型企业珍佰粮行,准备在盘龙村大额投资,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环保绿色有机食品,购买农村土房按三星级宾馆装修建设农村院落,形成集休闲观光、生活体验、环保食品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并带动全县高端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但目前仅在二组、三组流转了一部分土地、林地,购买了30几户土房,最大阻力还是迁坟,群众还是老观念,啥都能动,祖宗的坟不能动,搞不好坏了风水。镇村干部虽多次开会、入户宣传优惠政策,但收效甚微。看到的好项目就是不能及时推进,落地生根,镇村干部着急,企业老总更急,已经投了几百万了,现在是进退两难。”老方又说:“群众所想、所盼是,镇村干部要进一步转变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尤其是要清正廉洁,这样群众才会信任镇村干部。要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