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在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不断完善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今年推行“两包两联一驻一代”制度,突出“面对面”联系和“心贴心”服务的特点,组织2000余名领导干部和年轻优秀干部开展“点对点”包联,以此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扶贫攻坚和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两包”助民富。由县级领导在所联系镇包抓一个贫困村,各镇、各部门(单位)、驻石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村和社区,包村覆盖所有村和社区。各镇各部门、单位优秀年轻干部每人包抓帮扶一户贫困户。包村领导主要是建强村(社区)班子和党员队伍,深入群众宣传政策,抓好防汛防滑防火和信访稳定工作,帮助村(社区)谋路子、定规划、抓重点工作落实,帮助包抓村破解发展难题,组织和带动在本村(社区)包户的干部扎实搞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组织并督促驻村包户干部和村组干部抓好扶贫工作和开展代办服务。包户干部主要是帮助包抓户制定发展路子和年度增收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信息、资金、技术、政策等服务,协调搞好政策落实、项目支持和排忧解难,完成当年增收任务,实现阶段性脱贫目标。包村干部每人每月到村(社区)工作不少于1天,包户干部每人每月到户工作不少于1次。
“两联”查民情。每名县级领导联系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各5—10名,联系普通群众10—20名;县直部门和镇党政、人大主要负责人各自联系县(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5—10名,联系各界普通群众5—10名。主要是收集社情民意,问政问需问计于民,积极解决联系对象提出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实际问题和基层工作面临的突出困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见面、电话、短信、网络、座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经常化的联系机制。建立《石泉县社情民意报表》,由“包联驻代”的科级以上领导和驻村干部填报,一般情况一月一报,特殊情况及时上报,经收集和汇总后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参阅。
“一驻”提能力。选派以科级后备干部为主的县镇两级干部驻村,一村(社区)一名,实行专职驻村、常年在村。驻在村党组织薄弱的,由驻村干部兼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主要是当好督办员、信息员、宣传员和矛盾排查员,积极督导村级“两委”班子抓好工作落实和政策落实,掌握并及时反馈村情民意,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组织村“两委”班子明责任化矛盾,维护村(社区)稳定,协调和配合在本村(社区)包户的干部扎实搞好扶贫和联系群众工作,兼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的还要抓好党的建设工作。驻村干部每人每月在村工作不少于15天,工作入户率达100%。通过驻村指导,提升后备干部的农村工作能力,为组织储备更多的优秀后备干部。
“一代”更便民。深化完善全县便民服务体系,推进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和驻村包户干部、村干部为基层群众开展全程代办服务。强化各级便民服务中心的代办服务功能,做到能代办的包代办,确保办事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