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创新实行以“一问三包五联”为载体的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以来,石泉县全体党员干部把群众的需求当做自身的需求,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身的困难,全力以赴、针对帮扶,从联系和服务群众中赢得民心,在引导和支持下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在实干和为民排忧解难上实现干部作风转变,齐心协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从联系和服务群众中赢得民心。 “手术做完以后,娃娃好多了,吃饭、喝水都不再呛咳了,真是多亏了你们”, 当保健院党员干部一行带着为小凡凡买的衣物,再次来到了张吉超的家里,看望术后回家的孩子时,张吉超激动的表达着对保健院干部的感谢之情。 饶峰镇红联村的张吉超是个哮喘病患者,儿子凡凡患有脑瘫、先天性唇腭裂,生活不能自理,张吉超长年靠跑摩的维持生计,父子俩生活非常困难。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负责包联红联村的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张武荣不仅联系到嫣然天使基金免费为小凡凡做了唇腭裂修补手术,还通过组织捐款捐物、探望慰问等形式让小凡凡感受到关爱和关怀。“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张吉超感慨地说。这场“及时雨”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是县妇幼保健院认真贯彻“一问三包五联”直接联系群众机制的必然结果。这场“及时雨”也不是一个偶尔的巧合,而是石泉县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扎实调研、真情实意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沉底”方知民苦乐,弯腰可得“鱼水情”,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县级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农家话,坐农家凳”,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到村入户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在“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心贴心”为群众服务中增进干群友谊,密切干群血肉关系。该县两河镇65岁的退伍老党员仰昌宝感慨地说:“包联干部经常到贫困家里来向大家了解生活状况,对大家反映的问题都立即记录并及时解决,这是党的优良作风又回来了呀!”
在引导和支持下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投入资金6万元进行道路建设;制定奖补政策,支持产业发展;邀请相关技术人员对群众发展养殖业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翻开石泉县委《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承诺事项销号台账》,不难看出县委办干部尽心尽力为包联对象发展进步服务、高瞻远瞩为基层群众脱贫致富铺路的工作目标。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石泉县在此次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坚持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培育和解决现实困难的“输血工程”两头抓,认真贯彻“一对一”结对帮扶策略,针对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方法分类施策,大力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送温暖、送服务”六送活动,确保群众脱贫致富有思路、有方法、有帮手、有资本,为他们脱贫致富奠定基础,为他们健康幸福按响门铃。目前,2013年的11份镇发展规划、211份村、社区发展规划、1000余份户发展规划已全面得到落实,包联贫困户人均增收均超过了1000元,2014年的发展规划正在逐一落实。
在实干和为民排忧解难上实现干部作风转变。“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石泉县委县政府清楚认识扎实开展群众工作在转变干部作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坚持在实干和为民排忧解难上实现干部作风转变。工作开展过程中,该县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不分大小,不管难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大小实事中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攻坚克难意识。同时通过在一线开展工作、在基层开展工作,使全体干部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品味群众酸甜苦辣,感受百姓诉求期盼,知晓工作利弊得失,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工作开展以来,全体党员干部与群众齐心协力,已兑现承诺6000余件,在共同努力中密切了干群关系,树立了群众观念,从内心深处实现了作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