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题教育开展一个多月来,石泉县2700多名党员干部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三五三”工作法、党员干部“三下”等工作要求,白天进村入户走访慰问,深入调研收集民意,对标对表抓整改,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晚上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研讨,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促进全体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锤炼党性修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强大动力,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三五三”工作法促县级领导深入一线解难题。石泉着力在领导干部中推行“三五三”工作法,即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工作难点、搜集关注热点、掌握工作薄弱点、知晓工作“缺点”,亲自谋划、亲自抓办、亲自验收,注重从一线发现和研究问题,注重帮助基层破解难题,坚持每周至少两天一夜深入所联镇村,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和“576”退出标准,精心研判问题短板,科学提出破难之策,不仅检查指导镇村安排部署和政策落实情况,更是常态化走村入户听民声知民情,想方设法为民解难题办实事。截止目前,每位县级领导平均每周深入3个村、走访6户农家,帮助各镇村解决脱贫攻坚难题共520余个。县级领导既当指战员,又当作战员,既抓好顶层设计,又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破解难题,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务实向前迈进,竖起了主题教育调研往深处走、检视往心里走,整改往实处走的标杆。
“三下”活动促全县上下精准发力抓整改。石泉深入开展党员“三下”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到群众中交流、交心、交友,与群众同心、同干、同苦、同乐,着力破解民意收集难、解决问题难的困境。县上明确规定,县级领导到基层一线每年不少于80天、科级领导不少于100天。全县2700余名党员干到一线,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脱贫攻坚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把问题整改作为提升脱贫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领域专项整治,及时梳理研判问题,查找薄弱环节,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县级领导对牵头负责整改的问题亲自谋划,亲自抓办,亲自把关验收,对分管部门和包联镇的整改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督促指导,逐一到村到户整改销号,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围绕群众增收有保障,大力推行“三有四扶五带动”发展模式,狠抓三产融合发展,建立村集体经济150个,6985户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全部落实长效产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4373人,初步实现“增收三有”目标;围绕安全住房有保障,完成易地搬迁5932户15881人,入住率达100%;围绕安全饮水有保障,完成投资2735.22万元,建成安全饮水等水利项目122个;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了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率和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均为100%,74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部达标;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组织1965名教师与5286名贫困学生建立结对帮扶,为2028名学前至大学新生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258.23万元,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围绕政策兜底有保障,为9544人落实兜底保障资金2821.9万元;围绕便捷出行有保障,投资4354.459万元,完成通村路、通组路、产业路、便民桥等建设项目74个。
“三到三同三促”镇村一体同心协力抓落实。“百日攻坚”以来,镇村按照“三到三同三促”一体化工作要求,下足“绣花功”、打好“组合拳”、啃下“硬骨头”,四支队伍全部“下沉”,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党员干部中扎实开展形势任务、政策法规、理想信念、先进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等,帮助党员检视初心、校正初心、永葆初心,端正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服务观,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活力,坚守一线连续作战,立足岗位转变作风,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问题弱项整改,抓政策保障落实,抓产业增收发展,抓项目建设进度,抓脱贫质量提升,抓风险防控监测,抓矛盾纠纷化解,通过遍访贫困户,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商讨产业发展、收集民情民意、代办服务事项、解决发展难题,全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目前已发展200多个农业产业园区、农科示范基地、家庭农场、观光景点;帮助6985户有产业发展需求的贫困户全部落实了长效产业;完成投资1.4451亿元实施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工程等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267个,计划脱贫退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落实到位。全体党员干部用真心真情真帮真扶,干部作风得到锤炼转变,民生实事得到有力落实,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密切,群众满意度得到大幅提升,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